1. 首页 > 健康教育

多大年龄算晚育年龄,多大年龄算晚育,有晚育假吗?

  多大年龄算晚育年龄?现在很多的人都是结婚很晚的,特别是上学,工作的人,一般毕了业就已经很大了,很多的人也想等工作稳定了再结婚,因此晚婚晚育的现象就是非常多见了,有的时候晚婚也是有利于工作和学习的,那么多大年龄算晚育呢,大家来了解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属于晚育一族呢。关于多大年龄算晚育年龄以及多大年龄算晚育年龄,多大年龄算晚育,有晚育假吗,多大年龄算晚育孕妇,多大年龄算晚育婴儿,多大年龄算晚育了等问题,中华健康在线将为你整理以下的日常知识:

多大年龄算晚育年龄

多大年龄算晚育年龄

  现在很多的人都是结婚很晚的,特别是上学,工作的人,一般毕了业就已经很大了,很多的人也想等工作稳定了再结婚,因此晚婚晚育的现象就是非常多见了,有的时候晚婚也是有利于工作和学习的,那么多大年龄算晚育呢,大家来了解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属于晚育一族呢。

  晚婚晚育也是有很多的优点的,能够让我们有更多的经历去工作,能够好好的生活,不会把自己的精力过于分散,如果过早的生孩子,也会影响我们的工作,让我们更疲惫,那么多大年龄算晚育?

  晚婚晚育政策

  (一)晚婚

  1、晚婚的定义。

  男年满25周岁、女年满23周岁的初婚为晚婚。

  2、初婚年龄的计算方法,以结婚证书上批准的日期为准。

  计算公式:初婚年龄=结婚证书上批准的日期-本人的出生日期。

  3、注意事项:

  (1)晚婚的前提是男女双方都必须为初婚。

  如果一方为再婚,另一方为初婚,初婚的一方即使已达到晚婚年龄,也不属于晚婚。

  (2)初婚年龄不能以举办婚礼的日期来计算。

  (3)法定结婚年龄是《婚姻法》规定的最低结婚年龄。

  晚婚年龄是计划生育法规所规定的提倡结婚年龄,在男女法定结婚年龄基础上各往后推3年。

  4、晚婚奖励:

  (1)符合晚婚年龄的初婚夫妻,增加婚假一周;双方达到双方享受,一方达到一方享受;晚婚假应当在婚假后连续使用。

  (2)增加假期期间的工资、奖金照发,其奖金额由享受者所在单位自行规定。

  但单位在自行规定时,其奖金额不得少于同时期同类人员的平均奖,并且不影响到其他奖金,如季度

  (一)晚婚

  1、晚婚的定义。

  男年满25周岁、女年满23周岁的初婚为晚婚。

  2、初婚年龄的计算方法,以结婚证书上批准的日期为准。

  计算公式:初婚年龄=结婚证书上批准的日期-本人的出生日期。

  3、注意事项:

  (1)晚婚的前提是男女双方都必须为初婚。

  如果一方为再婚,另一方为初婚,初婚的一方即使已达到晚婚年龄,也不属于晚婚。

  (2)初婚年龄不能以举办婚礼的日期来计算。

  (3)法定结婚年龄是《婚姻法》规定的最低结婚年龄。

  晚婚年龄是计划生育法规所规定的提倡结婚年龄,在男女法定结婚年龄基础上各往后推3年。

  4、晚婚奖励:

  (1)符合晚婚年龄的初婚夫妻,增加婚假一周;双方达到双方享受,一方达到一方享受;晚婚假应当在婚假后连续使用。

  (2)增加假期期间的工资、奖金照发,其奖金额由享受者所在单位自行规定。

  但单位在自行规定时,其奖金额不得少于同时期同类人员的平均奖,并且不影响到其他奖金,如季度奖、半年奖、年终奖等。

  (二)多大年龄算晚育:

  1、晚育的定义。

  女年满24周岁的初育为晚育。

  2、初育年龄的计算方法,以孩子出生的日期为准。

  计算公式:初育年龄=孩子出生的日期-母亲出生的日期。

  3、注意事项:

  (1)晚育以女方年龄为准。

  只要女方初育时年龄已达到24周岁,就属于晚育。

  (2)多大年龄算晚育,男女双方都必须是初育(第一次生育)。

  如果男方为再婚并且再婚前取得了较好效果。

  曾生育过孩子,再婚后女方虽然是初育并且已达到晚育年龄,也不属于晚育。

  (3)晚育应大力提倡,主要通过宣传教育方式。

  多大年龄算晚育,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以上初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二十四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

  晚婚的职工,增加婚假十个工作日;晚育的妇女,增加产假二十个工作日。

  多大年龄算晚育,增加的婚假、产假视为工作时间。

  晚婚、晚育的职工,所在单位可给予一次性奖励或其他福利待遇。

  晚育并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女职工,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产假期满后可连续休假至子女一周岁止休假期间的月工资按不低于休假前本人上年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七十五发给。

  晚育者产假期间,男方所在单位应给护理假七个工作日,护理假视为工作时间。

  多大年龄算晚育,晚婚晚育是现在很多的年轻人都崇尚的,他们都不想过早的结婚,认为过早的结婚就被束缚了,也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工作了,对于多大年龄算晚育大家也应该了解了,但是也不要生孩子过晚,生孩子过晚也不利于身体的恢复,对孩子也不好。

我国晚婚晚育的年龄是多少,晚婚晚育产假有哪些规定呢?

  

  • 首先我们要知道法定的结婚年龄男性是22周岁,女性是20周岁。

      男性25以上,女性23以上结婚就是晚婚了。

      

  

  • 02

      已婚女子24周岁以上或晚婚后怀孕生育的第一个孩子就是晚育了,这就与男性年龄没关系了,只有女性第一胎是在24周岁以上,就算是晚育,但一定要男女双方的第一胎。

      

  

  • 03

      晚婚晚育是可以享受国家鼓励政策的,但也是有前提的,男女双方都须是第一次生育,一旦其中有一方以前有过孩子就不属于晚育了哦!

  • 04

      晚婚晚育关于产假的规定:

      晚育可以给男方陪产假假期7天。

      并且在晚婚晚育的婚假、陪产假、产假期间,工作方面要按出勤对待,工资也要照发,并且不影响工龄的计算以及工作上面的升职。

      

  在法定婚龄的基础上,适当推迟实际结婚年龄。

  法定婚龄是婚姻法规定的最低的结婚年龄的界限,并不是必须结婚的年龄界限。

  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迟于法定婚龄三年以上结婚的是晚婚,即男性25周岁,女性23周岁即是晚婚。

  现行规定是根据中国的婚姻习惯和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要求确定的。

  法定婚龄以上三年结婚的是晚婚,即男性年满25周岁,女性23周岁即是晚婚。

  晚婚的定义:男年满25周岁、女年满23周岁依法登记结婚的为晚婚,但前提是男女双方都必须为初婚。

  根据《婚姻法》以及《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或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晚婚假天数按地方性行政法规规定有所不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 公民晚婚晚育,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中删除了对晚婚晚育夫妻、独生子女父母进行奖励的规定。

  也就是说从2016年1月1日起,晚婚晚育夫妻将不再有晚婚假、晚育假。

  法律修改后,自愿只生一个孩子的父母也不再享受独生子女父母的相关奖励。

  [1]

  晚婚对控制人口数量的作用:一是缩短妇女的生育期,有利于减少生育量;二是拉长两代人的间隔,相对减少同一时点生存的人口数目。

  晚婚是实行计划生育和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内容之一。

  晚婚还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青年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

  晚婚既可以使青年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工作和劳动,为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奠定牢固基础,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人口素质的要求,又可以使青年懂得更多的优生、优育的科学知识,有利于下一代人口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确规定了晚婚晚育都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婚假、生育假,延长的奖励婚假和奖励生育假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奖励婚假和奖励生育假,指公民因晚婚晚育而享受的特别奖励休假,休假期间,工资、奖金一般照发。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生育条例和办法中都有对晚婚晚育者进行奖励优待的具体规定。

  国家规定的基本婚假一般为3天,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或者规章在此之外都又规定了晚婚奖励假,时间有长有短。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女职工享受不少于98天的法定产假。

  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此基础上又对晚育的妇女规定了晚育假,即在法定产假的基础上给予适当延长产假的奖励,各省奖励的时间差距较大。

  第三十六条 职工实行晚婚的,增加婚假十日;实行晚育的,增加产假十五日。

  城镇其他人员实行晚婚、晚育的,可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表扬和奖励。

  ——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2年7月25日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修订)

  杭州的一份关于青年交友婚恋调查报告显示,现代年轻人的结婚年龄之所以比上一辈结婚的年龄要晚,主要是因为寿命增长,经济基础要求过高,离婚率上升这三大原因。

  这一次的调查包括约3000名单身男女,调查显示,年轻人理想的结婚年龄主要集中在25至30岁及30至35岁这两个年龄段,而家长们则普遍希望子女的结婚年龄在25-30岁之间。

  根据调查还了解到,如果到了结婚的年龄,还找不到适合的另一半,那么是否选择凑合?百分之四十的人选择不会,百分之三十八的人选择可能会,只有百分之六的人选择应该会。

  据分析,更多年轻人乐于接受晚婚,尤其在女性身上体现得更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现代人的生命周期拉长,晚婚令人容易接受;现代人对婚姻经济基础的要求更高,迫使年轻人推迟自己的结婚年龄;离婚率上升,未婚青年对未来婚姻的信心有所下降,在选择上更为谨慎等。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中华健康在线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