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健康生活

肾脏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肾脏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肾脏的解剖结构通常包括左右两个肾,位于腹膜后,大小和重量随着年龄的区别而有所差别。关于肾脏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肾脏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肾脏的解剖结构图,肾脏的解剖结构及其解剖位置,肾脏的解剖结构及组织构成,肾脏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ppt等问题,中华健康在线将为你整理以下的日常知识:

肾脏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肾脏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肾脏的解剖结构通常包括左右两个肾,位于腹膜后,大小和重量随着年龄的区别而有所差别。

  肾脏可以排出机体产生的毒素和垃圾,可以调节身体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也可以起到调节血压和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作用,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促进体内毒素和垃圾排出体外,因为肾小球具有过滤的功能,还可以做到重吸收,还能够通过机体对于微量元素比如钙元素,钾元素和磷元素进行吸收,可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素,还可以产生肾素和前列腺素,以及高活性的维生素D3档,起到调节血压的效果。

  肾脏属于人体重要的器官,如果肾脏出现异常,可能会出现尿频或者尿痛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恶心和呕吐等症状,皮肤会变得比较苍白,身体也会变得比较乏力,也不排除会导致身体出现水肿,通常需要遵医嘱做肾脏彩超等相关检查,通常需要遵医嘱服用普利类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和促进体内的尿蛋白排出体外,起到降血压的效果,改善肾脏异常,或者口服百灵胶囊和尿毒清颗粒来达到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点:肾的生理功能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点:肾的生理功能

     肾是脊椎动物的一种器官,属于泌尿系统的一部分,负责过滤血液中的杂质、维持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最后产生尿液经由后续管道排出体外;同时也具备内分泌的功能以调节血压。

  在人体中,正常成人具备两枚肾脏,位于腰部两侧后方。

  肾脏中特有的酶是甘油激酶、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这三种酶是十分重要的酶。

     1.肾藏精: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人身精气的作用。

  

     (1)精的概念与分类

     ①精的概念:精,又称精气,是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的重要范畴。

  在中国气一元论发展史上,精气论者以精、精气释气,即精、精气就是气。

  引入中医学领域,形成了中医学气和精或精气的概念:在中医学中,气与精虽同属于生命物质系统范畴,但精是除气之外的精微物质的总称,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具有多层含义的概念。

  一般而言,精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之精是构成人体的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和脏腑功能活动的有形的精微物质的统称。

  故曰:“精有四:曰精也,血也,津也,液也”(《读医随笔。

  气血精神论》)。

  前一个“精”字即指广义而言。

  广义之精包括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即先天之精,以及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即后天之精。

     狭义之精是禀受于父母而贮藏于肾的具生殖繁衍作用的精微物质,又称生殖之精。

     ②精的分类:就精的来源而言,可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类。

     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又称肾本脏之精。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生育繁殖,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

  “人始生,先成精”(《灵枢。

  经脉》),“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毛身生,是谓精”(《灵枢。

  决气》),“精合而形始成,此形即精也,精即形也”(《景岳全书。

  小儿补肾论》)。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精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为生命的基础,所以称为‘先天之精“。

  先天之精藏于肾中,出生之后,得到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实,成为人体生育繁殖的基本物质,故又称为”生殖之精“。

     后天之精:后天之精又称五脏六腑之精。

  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并灌既五脏六腑。

  人出生以后,水谷入胃,经过胃的腐熟、脾的运化而生成水谷之精气,并转输到五脏六腑,使之成为脏腑之精。

  脏腑之精充盛,除供给本身生理活动所需要的以外,其剩余部分则贮藏于肾,以备不时之需。

  当五脏六腑需要这些精微物质给养的时候,肾脏又把所藏之精气,重新供给五脏六腑。

  一方面不断贮藏,另一方面又不断供给,循环往复,生生不已。

  这就是肾藏五脏六腑之精的过程和作用。

  由此可见,后天之精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

  故曰:“肾者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泄,是精藏于肾而非生于肾也。

  五脏六腑之精,肾实藏而司其输泄,输泄以时,则五脏六腑之精相续不绝,所以成其坎而位乎北,上交于心,满而后溢,生生之道也”(《怡堂散记》)。

     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关系: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其来源虽然不同,但却同藏于肾,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

  先天之精为后天之精准备了物质基础,后天之精不断地供养先天之精。

  先天之精只有得到后天之精的补充滋养,才能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后天之精也只有得到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才能源源不断地化生。

  即所谓“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二者相辅相成,在肾中密切结合而组成肾中所藏的精气。

  肾为先天之本,接受其他脏腑的精气而贮藏起来。

  脏腑的精气充盛。

  肾精的生成、贮藏和排泄才能正常。

  故曰:“精者,一身之至宝,原于先天而成于后天者也,五脏俱有而属于肾”(《医碥。

  遗精》)。

     (2)精的生理功能:肾中精气不仅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而且还能参与血液的生成,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①促进生殖繁衍:肾精是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又能促进生殖机能的成熟。

  肾精的生成、贮藏和排泄,对繁衍后代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的生殖器官的发育及其生殖能力,均有赖于肾。

  人出生以后,由于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相互滋养,从幼年开始,肾的精气逐渐充盛,发育到青春时期,随着肾精的不断充盛,便产生了一种促进生殖功能成熟的物质,称作天癸。

  于是,男子就能产生精液,女性则月经按时来潮,性功能逐渐成熟,具备了生殖能力。

  以后,随着人从中年进入老年,肾精也由充盛而逐渐趋向亏虚,天癸的生成亦随之而减少,甚至逐渐耗竭,生殖能力亦随之而下降,以至消失。

  这充分说明肾精对生殖功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生殖繁衍之本。

  如果肾藏精功能失常就会导致性功能异常,生殖功能下降。

     所以说,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七八……天癸竭,精少,形体皆极”。

  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素问。

  上古天真论》)。

     总之,男女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及其生殖能力,均有赖于肾精的充盛,而精气的生成、贮藏和排泄均由肾所主,故有肾主生殖“之说。

  根据这一理论,固肾保精便成为治疗性与生殖机能异常的重要方法之一。

     ②促进生长发育:生、长、壮、老、已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

  人从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衰老以至死亡前机体生存的时间,称之为寿命,通常以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

  中医学称寿命为天年、天寿,即先天赋予的寿命限度。

  健康长寿是人类有史以来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

  “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这是WHO对健康的最新定义。

  中医学远在秦汉时期(大约2000年前)便明确指出:“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素问。

  调经论》),“平人者不病,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上下相应而俱来也,六经之脉不结动也,本末之寒温之相守也,形肉血气必相称也,是谓平人”(《灵枢。

  终始》),平人即健康者。

  健康意味着机体内部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的.阴阳平衡,脏腑经络功能正常,气血和调,精神内守,形神合一。

  人的脏腑气血盛衰,直接关系着人的强弱寿天。

  人以五脏为本,而肾为五脏之根。

  肾所藏之精气为生命的基础,在人的生长壮老已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故曰:“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灵枢。

  天年》)。

  生长壮老已的过程称之为生命的历程。

  一般根据年龄把生命的历程分为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四个阶段。

  据最新资料,从出生至15或16岁统称为少年时期,17岁至44岁为青年时期,45岁至59岁为中年时期,60岁以上为老年时期,其中60岁至74岁为老年前期,75岁至89岁为老年时期,90岁以上为长寿。

  据《黄帝内经》所载,中医学关于人生命历程的划分方法有二:其一,《灵枢。

  天年》篇以10岁为单位划分之,即从10岁至40岁为人体由幼年至壮年生长发育和脏腑气血隆盛时期;人到40岁,即为脏腑气血由盛而衰的开端;自50岁始,直至百岁乃至终寿,是人体由中年步入老年,脏腑气血逐渐衰弱,日趋衰老直至死亡。

  人体脏腑气血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由盛而衰的规律性变化。

  其二,《素问。

  上古天真论》以男八女七为计,将生命历程分为三个阶段,一为生命发育阶段:男子8岁至16岁,女子7岁至14岁。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二为身体壮盛阶段:男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女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三为身体渐衰阶段: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

  ”人体脏腑和精气的盛衰,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由盛而衰而竭的规律性变化。

  总之,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由于肾中精气的盛衰变化,而呈现出生、长、壮、老、已的不同生理状态。

  人从幼年开始,肾精逐渐充盛,则有齿更发长等生理现象。

  到了青壮年,肾精进一步充盛,乃至达到极点,机体也随之发育到壮盛期,则真牙生,体壮实,筋骨强健。

  待到老年,肾精衰退,形体也逐渐衰老,全身筋骨运动不灵活,齿摇发脱,呈现出老态龙钟之象。

  由此可见,肾精决定着机体的生长发育,为人体生长发育之根。

  如果肾精亏少,影响到人体的生长发育,会出现生长发育障碍,如发育迟缓、筋骨痿软等;成年则现未老先衰,齿摇发落等。

  故曰:“元气(肾气——作者注)是生来便有,此气渐长渐消,为一生盛衰之本。

  元精(肾精——作者注),与气俱来,亦渐长渐消,而为元气之偶”(《医学读书记。

  卷下》)。

  肾精对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为性命之根,“肾气绝则不尽其天命而死也”(《中藏经》)。

  所以,对生长发育障碍,如“五软”、“五迟”等病,补肾是其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补肾填精又是延缓衰老和治疗老年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在中医学历代文献中延缓衰老的方剂,以补肾者为多。

  藏惜肾精为养生之重要原则,固精学派,是中医养生学中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

     ③参与血液生成:肾藏精,精能生髓,精髓可以化而为血。

  “血即精之属也,但精藏于肾,所蕴不多,而血富于冲,所至皆是”(《景岳全书,血证》),“夫血者,水谷之精微,得命门真火蒸化”(《读医随笔。

  气血精神论》)。

  故有血之源头在于肾之说。

  所以,在临床上治疗血虚常用补益精髓之法。

     ④抵御外邪侵袭:肾精具有抵御外邪而使人免于疾病的作用。

  “足于精者,百病不生,穷于精者,万邪蜂起”(《冯氏锦囊秘录》)。

  精充则生命力强,卫外固密,适应力强,邪不易侵。

  反之,精亏则生命力弱,卫外不固,适应力弱,邪侵而病。

  故有“藏于精者,春不病温”(《素问。

  金匮真言论》)之说。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肾精这种抵御外邪的能力属正气范畴,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意义相同。

     2.肾主水液:水液是体内正常液体的总称 。

  肾主水液,从广义来讲,是指肾为水脏,泛指肾具有藏精和调节水液的作用。

  从狭义而言,是指肾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

  本节所及,属于后者。

  肾主水的功能是靠肾阳对水液的气化来实现的。

  肾脏主持和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称作肾的“气化”作用。

     人体的水液代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水谷精微中具有濡养滋润脏腑组织作用的津液输布周身;二是将各脏腑组织代谢利用后的浊液排出体外。

  这两方面,均赖肾的气化作用才能完成。

     在正常情况下,水饮人胃,由脾的运化和转输而上输于肺,肺的宣发和肃降而通调水道,使清者(有用的津液)以三焦为通道而输送到全身,发挥其生理作用;浊者(代谢后的津液)则化为汗液、尿液和气等分别从皮肤汗孔、呼吸道、尿道排出体外,从而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相对平衡。

  在这一代谢过程中,肾的蒸腾气化使肺、脾、膀胱等脏腑在水液代谢中发挥各自的生理作用。

  被脏腑组织利用后的水液(清中之浊者)从三焦下行而归于肾,经肾的气化作用分为清浊两部分。

  清者,再通过三焦上升,归于肺而布散于周身;浊者变成尿液,下输膀胱,从尿道排出体外,如此循环往复,以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

     肾的开阖作用对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有一定的影响。

  “开”就是输出和排出,“阖”,就是关闭,以保持体液相对稳定的贮存量。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由于人的肾阴、肾阳是相对平衡的,肾的开阖作用也是协调的,因而尿液排泄也就正常。

  :综上所述,人体的水液代谢与肺、脾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等脏腑有密切关系,而肺的宣肃,脾的运化和转输,肾的气化则是调节水液代谢平衡的中心环节。

  其中,以肺为标,以肾为本,以脾为中流砥柱。

  肾的气化作用贯穿于水液代谢的始终,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有“肾者主水”、“肾为水脏”之说。

     在病理上,肾主水功能失调,气化失职,开阖失度,就会引起水液代谢障碍。

  气化失常,关门不利,阖多开少,小便的生成和排泄发生障碍可引起尿少、水肿等病理现象;若开多阖少,又可见尿多、尿频等症。

     3.肾主纳气 :纳,固摄、受纳的意思。

  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吸入之气而调节呼吸的作用。

  人体的呼吸运动,虽为肺所主,但吸人之气,必须下归于肾,由肾气为之摄纳,呼吸才能通畅、调匀。

  “气根于肾,亦归于肾,故曰肾纳气,其息深深”(《医碥。

  气》)。

  正常的呼吸运动是肺肾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

  所以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类证治裁。

  卷之二》)。

     肾主纳气,对人体的呼吸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肾气充沛,摄纳正常,才能使肺的呼吸均匀,气道通畅。

  如果肾的纳气功能减退,摄纳无权,吸人之气不能归纳于肾,就会出现呼多吸少、吸气困难、动则喘甚等肾不纳气的病理变化。

  所以,咳喘之病,“在肺为实,在肾为虚”(《,临证指南医案。

  卷四》),初病治肺,久病治肾。

     肾主纳气,是肾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体现。

  故曰化精,为封藏之本“(《医学入门。

  脏腑》)。

     4.主一身阴阳

     (1)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关系:五脏皆有阴阳,就物质与功能言,则物质属阴,功能属阳。

  功能产生于物质,而物质表现功能。

     肾精,即肾所藏之精气。

  其来源于先天之精,赖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为肾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对机体各种生理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肾气,肾精所化生之气,实指肾脏精气所产生的生理功能。

  气在中医学中,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有运动的属。

  性,气的运动表现为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

  脏腑经络是结构与功能辩证统一的综合概念,它虽有解剖意义,而更重要的是一个人体功能模型,标志着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精化为气,故肾气是由肾精而产生的,肾精与肾气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物质与功能的关系。

  为了在理论上、实际上全面阐明肾精的生理效应,又将肾气,即肾脏的生理功能,概括为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

     肾阴,又称元阴、真阴、真水,为人体阴液的根本,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滋养、濡润作用。

     肾阳,又称元阳、真阳、真水,为人体阳气的根本,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

     肾阴和肾阳,二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维持着人体生理上的动态平衡。

  从阴阳属性来说,精属阴,气属阳,所以有时也称肾精为“肾阴”,肾气为“肾阳”。

  这里的“阴”和“阳”,是指物质和功能的属性而言的。

     (2)肾阴肾阳为脏腑阴阳之本:肾为五脏六腑之本,为水火之宅,寓真阴(即命门之水)而涵真阳(命门之火L五脏六腑之阴,非肾阴不能滋助;五脏六腑之阳,非肾阳不能温养。

  故曰:“命门(即肾——作者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

  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景岳全书。

  传忠录。

  命门余义》)。

  “命门水火,即十二脏之化源。

  故心赖之,则君主以明;肺赖之,则治节以行;脾胃赖之,济仓廪之富;肝胆赖之,资谋虑之本;膀胱赖之,则三焦气化;大小肠赖之,则传导自分”(《类经附翼。

  求正录》)。

  肾阴充则全身诸脏之阴亦充,肾阳旺则全身诸脏之阳亦旺盛。

  所以说,肾阴为全身诸阴之本,肾阳为全身诸阳之根。

     在病理情况下,由于某些原因,肾阴和肾阳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而又不能自行恢复时,即能形成肾阴虚和肾阳虚的病理变化。

  肾阴虚,则表现为五心烦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女子梦交等症状;肾阳虚,则表现为精神疲惫、腰膝冷痛、形寒肢冷、小便不利或遗尿失禁,以及男子阳痿、女子宫寒不孕等性功能减退和水肿等症状。

     由于肾阴与肾阳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病变过程中,常互相影响,肾阴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累及肾阳,发展为阴阳两虚,称作“阴损及阳”;肾阳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可累及肾阴,发展为阴阳两虚,称作阳损及阴。

;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中华健康在线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