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健康生活

耳朵流水是怎么回事?

  耳朵流水是怎么回事??孩子耳朵出水,在临床上很容易出现外耳道湿疹、外耳道炎、中耳炎等疾病,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明确病因,然后才能进行治疗。关于耳朵流水是怎么回事?以及耳朵流水是怎么回事,耳朵流水是怎么回事用什么药,新冠耳朵流水是怎么回事,老年人耳朵流水是怎么回事,早上起来耳朵流水是怎么回事等问题,中华健康在线将为你整理以下的日常知识:

耳朵流水是怎么回事?

耳朵流水是怎么回事?

  孩子耳朵出水,在临床上很容易出现外耳道湿疹、外耳道炎、中耳炎等疾病,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明确病因,然后才能进行治疗。

  1、外耳道湿疹:外耳道湿疹会导致皮肤瘙痒、脱屑,甚至有黄色液体渗出,导致孩子耳朵出现流脓,同时还会出现黄色的痂,所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抗湿疹的激素类药膏,如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都能缓解局部症状;

  2、外耳道炎:患有急性外耳道炎、急性外耳道疖肿,皮肤会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主要表现为粘液或黄白色分泌。

  出现急性外耳道炎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红霉素软膏局部涂抹,也可以用滴耳液来治疗。

  若有大量脓液,可到医院冲洗,然后涂上抗生素药膏。

  假如炎症控制不好,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消炎药,比如阿莫西林、头孢他啶等;

  3、中耳炎:尤其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引起鼓膜穿孔,脓液从鼓室流向外耳道。

  口服或静脉滴注红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唑肟等药物都能起到治疗的作用。

  应用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在急性期加用糖皮质激素。

耳朵里面流水是为什么?

  1、耳朵流水是怎么回事

  脂性耳漏

  由于外耳道耵聍腺分泌过多的关系,多呈黄褐色或淡黄色黏胶性油状,一般无臭味,俗称油耳。

  脓性耳漏

  是化脓性炎症的表现,常见于急性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炎、疖等。

  此外,少见的化脓性腮腺炎、化脓性颈淋巴结炎等,破溃入外耳道时也可出现脓性耳漏。

  若脓液不多而具恶臭者,应考虑胆脂瘤的可能。

  血性耳漏

  该情况大多数是因为外伤所引起的,不过也可能是因为耳外伤以及中耳炎所以引起的,同时血管瘤以及中耳癌也是会出现这种症状。

  2、耳朵流水怎么治

  炎症以抗炎为主,如3%双氧水洗耳,2.5%氯素滴耳液或0.3%氧氟沙星滴耳液作耳溶治疗,急性者尚需全身应用抗菌素

  外伤引起的,外耳裂伤应予缝合,伴有颞骨骨折颅脑操损伤作者宜请神经外科协同处理,脑脊液漏者不作耳道填塞

  肉牙型,胆脂瘤型中耳炎,中耳癌以手术治疗为主

  湿疹感染除用抗菌药物外,同时应用抗过敏药物治疗,如口服抗组织胺药物

  呈团块盯阻塞耳道者,可剔除或先用3%小苏打溶液滴耳软化,3天后作耳道冲洗排出。

  3、耳朵流水的性状

  按流出液体的性状可有:油脂状的:油脂性盯,俗称油耳朵。

  水样的:耳道湿疹溢液呈现黄色,大疱性鼓膜炎破裂呈血性水,单纯性中耳炎多为腥味的粘脓,胆脂瘤性中耳炎为臭脓。

  脓血性的:有中耳癌肿的臭脓血,肉牙性中耳炎的血脓,外伤引鲜血流出。

  耳朵流水用什么药

  一般情况下,耳朵流水,也就是耳朵里有分泌物的话,首先需要用双氧水把外耳道冲洗几次,然后再用生理盐水把双氧水冲干净。

  接下来,用棉签把生理盐水擦干净,然后滴两滴氧氟沙星滴耳液到耳朵里面。

  另外就是,通过配合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等进行外用内服联合用药治疗,一般需要连续冲洗三天左右情况便有好转。

  不过,按照中医的理论来说,耳朵流水或流脓的根本原因其实出在人的体内,而不是这个表象,想要根治,需要中药调理。

  而由于“肾开窍于耳”,也就是人体器官耳朵的问题,主要在于肾脏的病变。

  所以,按照中医的治疗理论,可以通过调理肾功能来改善耳朵流水的情况。

  不过,不管是通过西医的外用洗液与内服抗生素联合治疗,还是中医上的调肾治疗法,都应该注意做好日常生活中的保健工作。

  如忌吃辛辣海鲜鸡蛋等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清淡下火的食物,避免耳内沾水等。

  耳朵流水的危害

  普通型中耳炎的危害:耳朵内容易流出粘性的脓液,但没有太多异味,虽然对听力的伤害较轻,但容易复发。

  溃疡型中耳炎:其实这类中耳炎被称为骨疡型中耳炎,往往会引起组织的坏死,疾病的深度甚至会伤害骨头,如出现听小骨受损、鼓膜穿孔以及鼓膜边缘组织发生感染,听力会严重受损。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危害:这种类型的中耳炎除了会引起鼓膜穿孔、耳朵骨质受损之外,还可能发生耳朵周围器官和组织的病变,并发症多,容易在耳内形成胆脂瘤。

  除了这三种典型中耳炎的危害之外,中耳炎还给生活和身体造成很多的不适。

  耳内分泌物增多,中耳炎常常伴随着持续性或间歇性的耳内流脓,长期不清洗,会有异味,给社交和生活造成影响。

  耳鸣,中耳炎会使耳内受损、耳穿孔,常常便有耳鸣现象。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中华健康在线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