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健康管理

针灸全身准确位置图和作用,全身穴位及功能

  针灸全身准确位置图和作用?针灸穴位能起到通经活络和活血化瘀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刺激穴位达到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效果。关于针灸全身准确位置图和作用以及针灸全身准确位置图和作用等问题,中华健康在线将为你整理以下的日常知识:

针灸全身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针灸全身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针灸穴位能起到通经活络和活血化瘀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刺激穴位达到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针灸穴位属于比较常见的中医治疗方式,在针灸的过程当中需要选择相应的穴位,然后将银针插入到穴位当中,可以促使局部的经络变得疏通,同时还可以帮助改善局部淤血的症状,针灸的穴位不同所产生的作用也会存在一定的不同,主要是根据个人症状选择相应的穴位。

  针灸穴位的时候需要运用捻转以及提插针刺手法治疗疾病,穴位不同所对应的脏器也会存在一定的不同,在针灸穴位的时候能起到减肥的效果,还可以调理内分泌,避免出现脸上长痘,使身体的阴阳处于平衡的状态,同时也可以帮助缓解局部疼痛感。

  针灸的时候可以选择神门穴能起到宁心静气的效果,还能安神清心,帮助改善失眠的症状,适当的针灸足三里穴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还能起到安神和镇静的效果,三阴交穴主要是能起到补气养血的作用,还可以起到保健肾脏的效果,针灸完成之后还需要适当按摩针灸的位置。

全身穴位及功能

  人体穴位图详解 人体穴位图详解 人体穴道的数目 我们已经谈过穴道位于“经络”——能量的通路上。

  而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 12 条(实际上, 左右对称共有 24 条) 。

  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 贯全身。

  这 14 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 365 处。

   仅仅如此,便是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更何况其他的地方也有穴道。

  经络以外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 后来又陆续发现了“新穴”,这些穴道若全包括,人体穴道的总数远超过 1000 个。

   大致穴位列表: 头部穴位(正面) :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 水沟穴、瞳子髎穴。

   头部穴位(背面) :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哑门穴、完骨穴、风池穴、天柱穴。

   头部穴位(侧面) :太阳穴、下关穴、客主穴、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膻中穴、鸠尾穴、巨阙穴、中脘穴、水分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气 舍穴、俞府穴、或中穴、期门穴、日月穴、天枢穴、气穴、大巨穴、大赫穴。

   人体背部穴位: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至阳穴、脊中穴、治喘穴、肩井穴、曲垣穴、天 宗穴、命门穴、腰俞穴、腰阳关穴、上仙点穴、六华灸穴、风门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 膏肓穴、志室穴、肩外俞穴、厥阴俞穴、三焦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

   人体上肢穴位:内关穴、外关穴、曲池穴、尺泽穴、治痒穴、孔最穴、列缺穴、阳池穴、神门穴、合 谷穴、中渚穴、少冲穴、落枕穴、指间穴、太渊穴、口内穴、胃肠穴、手三里穴。

   人体下肢穴位:膝眼穴、梁丘穴、复溜穴、阴谷穴、血海穴、承山穴、解溪穴、委中穴、足三里穴、 阳陵泉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百里穴。

   人体足部穴位:涌泉穴、大敦穴、太冲穴、太白穴、太溪穴、申脉穴、丘墟穴、昆仑穴、足临穴、行 间穴、里内庭穴、下痢穴、高血压点穴、第二厉兑穴、第三厉兑穴、阿基里斯腱穴。

   人体穴位与暗杀相关: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

  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 “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 52 个单穴,300 个双穴、50 个经外奇穴,共 720 个穴位。

  有 108 个要害穴,其中有 72 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 36 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

  合起来为 36 个致命穴。

  生死搏斗中,做为‘杀 手’使用。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 9 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

  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

  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 0.1 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

  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

  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 2/3 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

  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 (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

  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 1.5 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 14 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

  气会膻中心包募穴。

  被击中后,内气漫散, 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

  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

  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

  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 1 寸半。

   经属:任脉。

  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

  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 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 4 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

  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 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

  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

  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

  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

  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

  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

  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

  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 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

  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 14 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

  气会膻中心包募穴。

  被击中后,内气漫散, 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

  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

  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

  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 1 寸半。

   经属:任脉。

  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

  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 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 4 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

  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 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

  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

  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

  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

  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

  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

  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

  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 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

  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 8 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 1.5 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处。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

  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 1.5 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 1.5 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

  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 1.5 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

  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 5 个)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

  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

  肺之原穴,百脉之会。

  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

  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

  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

  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以上 36 个要害穴,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凡被点 中者,不可轻视。

   另附: 奇经八脉及十二经胳走向 武侠小说中常出现奇经八脉之说,那么到底什么是奇经八脉呢? 其实,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

   所谓经,是指神经纵运行的在的干脉。

  所谓络,是指神经横运行的网络系统的小支脉。

  经络如环无端、 内外衔接,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分十二经脉,络无法计数。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十二经络走向包括: 手三阴经:从胸沿臂内侧走向手。

   手三阳经:从手沿臂外侧走向头。

   足三阴经:从足沿腿内侧走向腹。

   足三阳经:从腹沿腿外侧走向足。

   而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url] [/url] [/url] ] 取穴窍门,在本站相关疾病穴道疗法的网页中都有详细的说明。

  这里仅就一般寻找穴道的诀窍,做一个 简单的介绍。

   穴道,也就是出现反应的地方。

  身体有异常,穴道上便会出现各种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 ①用手指一压,会有痛感(压痛); ②以指触摸,有硬块(硬结); ③稍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感觉敏感); ④出现黑痔、斑(色素沉淀); ⑤和周围的皮肤产生温度差(温度变化)等。

   这些反应有无出现,是有无穴道的重要标志。

   若找到本站所提到的穴道,先压压、捏捏皮肤看看。

  若出现前述的反应,即可判断有穴道在。

   另外,本站在穴道的找法中,频频出现“两指宽”、“三指宽”等字眼,这是计算穴道位置时的基准,有“同 身尺寸”之说。

  例如,“一指宽”是指大拇指最粗部分的宽度;“两指宽”则是指食指与中指并列,第二关节 (指尖算起的第二个关节)部分所量的宽度。

   手指的大小、宽度,依年龄、体格、性别而有极大的不同。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中华健康在线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