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健康生活

强迫性皮肤剥离症是什么

  强迫性皮肤剥离症是什么?强迫性皮肤剥离症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强迫这种类型,属于精神疾病。关于强迫性皮肤剥离症是什么以及强迫性皮肤剥离症是什么,强迫性皮肤剥离症是什么病,强迫性皮肤剥离症是什么症状,强迫型皮肤剥离症,强迫症性皮肤剥离症等问题,中华健康在线将为你整理以下的日常知识:

强迫性皮肤剥离症是什么

强迫性皮肤剥离症是什么

  强迫性皮肤剥离症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强迫这种类型,属于精神疾病。

  强迫性皮肤剥离症可能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精神过度紧张或者工作压力比较大引起的也有可能是伴随制的,通常会以玻璃自身的皮肤而产生一种快感,会无意识的去抠手或者是身体上的皮肤,然后达到皮肤剥离的效果,甚至也会经常会出现挤痘痘的行为。

  在出现这些症状以后,如果没有及时的进行控制,很可能会导致自残,甚至还有一些女性在患病之后会经常伴随拔头发或者拽头发的行为。

  在出现强迫性皮肤护理症之后,需要尽快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改善,要采取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慢慢的减轻疾病的症状。

  但是对于症状比较严重的,必要的时候需要通过一些抗精神病类的药物进行治疗,比较常用的药物有舍曲林和帕罗西汀,通过使用药物能够减轻疾病的症状。

  在治疗疾病过程当中还需要适当进行一些户外的运动锻炼,能够转移注意力,比如散步或者是练瑜伽的,对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好处。

  另外也要与家人进行交流以及沟通。

长期不运动不洗澡的后果是什么

    长期不运动的坏处太多了:

    一、长期不动会引发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头痛头晕。

    二、使人的全身血管血容量减少,心脏功能减退,加重中老年人的心脏病,提前发生动脉硬化、冠心病和高血压等病症。

    三、使胸腔血液不足,导致人的心、肺功能进一步降低。

    四、容易引起肠胃蠕动减慢,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减少,出现食欲不振等症状,加重人的腹胀、便秘、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症状。

    五、会使人的脑供血不足,导致脑供氧和营养物质减少,加重人体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并增大患老年性痴呆症的可能性。

    六、会导致人心理压抑,爱发无名之火,精神状态欠佳。

    由此可见,长时间不运动,不仅危害人的健康,而且降低人的生存质量,请大家放弃这类不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牢记“健康来源于适度运动!”

    至于长期不洗澡~~

    会得皮肤病 对让人远见远走,对人际交往非常影响!不能说不洗澡是导致皮肤病的直接原因,但以下列举一些皮肤病的种类和症状,供你参考,也提个醒!

    皮肤病种类及症状

    1、真菌病:常见的有手脚癣、体股癣及甲癣(灰指甲)

    手、足,甲癣、指(趾)间及掌、跖皮肤的浅部真菌感染称为手癣和足癣,侵犯指(趾)甲者称为甲癣。

  足癣在浅部真菌中发病率最高,而且是产生手癣,体癣,股癣的根源,应积极防治。

    病因:手、足癣致真菌上要为红色毛癣菌,其次为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

  其中红色毛癣菌为主要病源菌。

  掌跖皮肤角质层厚及足部多汗,无皮脂均有利于真菌感染。

  穿不透气的鞋和潮湿环境是发病和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

  足癣多为间接传染,公共浴池的拖鞋、浴巾,互穿鞋袜是主要传播媒介。

    临床表现:

    足癣:俗称”脚气”,多见于成年人,南方发病率高,冬轻夏重,经常穿胶鞋的人患病率较高。

  临床分四型:

    角化过度型。

  皮损由于角化过度而致皮肤增厚,粗糙。

  冬天常发生殴裂和疼痛。

    水泡型。

  水疱常位于足底,疱壁厚而不容易破,内容透明,成群分布。

  水泡周围皮肤正常,有瘙痒。

    浸渍糜烂型。

  皮肤损伤处由于潮湿,浸软变白,擦去表皮后露出红色糜烂面,发生于第三、四趾间,常有剧烈瘙痒。

    丘疹鳞屑型。

  皮损位于足底、足缘、足根、表现为红斑、丘疹。

    鹅掌风(手癣):俗称“鹅掌风”,皮损与足癣大致相同,多从一侧手开始,皮损上要为水疱型和角化型,而浸渍糜烂型较少见。

    甲癣:俗称“灰指甲”。

  一般以1~2个指(趾)甲开始发病,重者全部指(趾)甲均可罹患。

  患病甲板失去光泽,日久甲板增厚变形,呈灰白、污黄色。

  甲板变脆而破损脱落,有时甲板与甲床分离。

    治疗:

    手足癣:局部治疗为主,根据不同类型而选不同的抗真菌药。

    水疱型:可用配剂,复方苯甲酸酒精,复方士槿皮酊。

    浸渍糜烂型:渗出液不多时用足粉,足爽粉;渗出液多用1:5000PP粉。

    角化型:复方苯甲酸软膏。

    甲癣:必须清除病甲,方法有外科手术拨甲;病甲清除后用碘酒清除真菌,直至新甲长出。

    2、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接触性皮炎

    病因:

    a、刺激物对皮肤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如强酸、强碱。

    b、变态反应,刺激物无强烈的刺激性,大多数人在接触后并不发生反应,仅少数过敏体质的人接触后发生。

    诱因刺激:植物性、漆树、荨麻、银杏、皮革、化妆品、农药、外用药等等。

    临床表现:

    本病的损害一般无特异性,症状取决于接触物物理化学性质、浓度,接触方式,接触时间长短。

  轻者仅局部出现水肿性红斑和豆疹,重者发展到形成水疱,大疮,糜烂、溃疡、坏死。

  自觉搔痒、灼热、肿痛,严重者头痛、恶心、发热、畏寒。

    诊断:

    有明显的刺激物接触史。

  有皮损。

  药疹实验阳性。

  再接触再发。

    治疗:

    寻找致病敏源。

  口服抗组胺药,止静止痛。

  局部用药。

  单纯朴粉,炉甘石浇皮疹处。

  有渗液时,1:5000 pp溶液。

  干燥脱屑时用皮质激素乳剂外涂。

    3、湿疹

    是由多种内、外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表皮炎症,临床上具有明显的渗出倾向和多种形态的皮疹,在剧烈的搔痒,易向慢性转化,反复发作。

    4、细菌性皮肤病:常见的有丹毒及麻风

    5、病毒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水痘、扁平疣及疱疹

    6、节肢动物引起的皮肤病:如疥疮

    7、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及尖锐湿疣

    8、过敏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接触性皮炎、湿疹、寻麻疹及多型红斑;药物反应,如服用磺胺、肌注青霉素过敏

    9、物理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晒斑、多型性日光疹及鸡眼

    10、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瘙痒症、神经性皮炎及寄生虫妄想症

    11、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银屑病(牛皮癣)、单纯糠疹及玫瑰糠疹

    12、结缔组织疾病:常见的有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皮肌炎

    13、疹性皮肤病:常见的有天疱疹、类天疱疹及掌跖脓疱病

    14、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黄褐斑、白癜风、文身、雀斑、色素痣、咖啡斑、黄褐斑、雀斑样痣、Riehl黑变病、口周黑子、太田痣、色素性毛表皮痣、泛发黑子病、颜面-颈部毛毛囊性红斑黑变痣、色素性玫瑰糠疹、斑痣、先天性色素痣、褶皱部网状色素异常、蒙古斑、文身、白癜风、无色素痣、离心性后天性白斑、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贫血痣等。

    15、化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毛发红糠疹

    16、皮脂、汗腺皮肤病:常见的有痤疮、酒渣鼻及臭汗症

    17、皮肤肿瘤类皮肤病:

    18、寄生虫、昆虫、动物性皮肤病:

    19、毛发、甲皮肤病:多毛症、秃发、脂溢性秃发、腋毛癣、皮脂溢出症、斑秃、老年白发、精神紧张性白发病、少白头、漏斗部毛囊炎、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甲板营养不良、甲凹陷症、甲板纵裂、甲层裂症、脆甲症、横沟甲、厚甲症、钩甲、甲剥离症、杵状甲、点状甲、甲外伤、甲周肿痛、咬甲癖

    20、其他:酒渣鼻、痤疮、多发性疖肿、、手足脱皮症、老年瘙痒、妊娠皮肤瘙痒、川崎氏病(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足菌肿、无汗症、夏令痒疹、胼胝(老茧)、冻疮、多形性日光疹、褥疮、狐臭、脚臭、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疹、唇炎、粟丘疹(粟粒疹)、皮赘、瘢痕、皮肤枯萎症、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

    21、遗传性皮肤病

    22、各种疣;带状疱疹、单纯疱疹、麻疹、传染性红斑、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Kaposi水痘样疹、风疹、幼儿急疹等

    1)水痘:按临床表现,属于水疱型;按病毒特点,属DNA病毒-小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

  前驱期较短,不超过24小时即出疹。

  皮疹先发于躯干,渐波及头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

  初为红色针尖大小的斑疹,后迅速成丘疹,数小时后即为绿豆大小的水疱,可为椭圆形,疱壁薄易破,2-3天干燥结痂,以后痂脱而愈,病程2周。

  在儿科中可见的异型有大疱型水痘及新生儿水痘。

  偶尔发生少见的并发症有水痘脑炎、肺炎、急性脑病等(我们60-80年代曾抢救过多例水痘合并重症脑炎,现几乎未见)。

    2)麻疹:按病毒种类属于RNA病毒-付粘液病毒-麻疹病毒引起,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潜伏期9-11天,前驱期通常3天左右,热度上升,卡他症状明显。

  发疹的部位从耳后-面颈-胸背部-四肢,疹子的形态是玫瑰色斑疹或丘疹,疹间可见正常皮肤。

  还可有内疹出现,那就是发病1-2天后在颊粘膜发生koplik斑。

  常合并支气管肺炎、喉炎、肠炎、脑炎、心功能不全等,病程10-14天。

    3)风疹:属于小DNA风疹病毒引起,多发于幼儿,潜伏期5-20天,发病前可有轻度发热,发疹情况从面部-躯干-四肢,疹形为淡红色斑疹或丘疹,内疹表现为软腭斑疹或瘀点,合并颈及枕后淋巴结肿大。

  孕妇如患病可致胎儿畸形。

    4)幼儿急疹:冬春季小流行,可能由病毒(柯萨奇病毒)所致,又称婴儿玫瑰疹,或称第六病。

  多见6个月-2岁,潜伏期10-15天,无前驱症状,常突发高热,体温上升至39-40度,3-5天体温骤退时出疹,先发生颈部-躯干-上肢下腿-面部。

  疹形为玫瑰红色斑丘疹,无内疹。

  合并有颈,枕后淋巴结肿大,偶有中耳炎和支气管炎。

    5)手-足-口症:由小RNA病毒中柯萨奇A16病毒为主,有时为柯萨奇A2,A4,A5,A10引起。

  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1-2岁婴幼儿最多,夏秋季流行,潜伏期4-7天,全身症状轻,发疹前可有微热,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发疹特点是指(趾)背面及侧缘有水疱,口腔的硬腭、颊部齿龈及舌部出现疼痛性水疱,呈米粒至碗豆大小,半球状或椭圆形,疱壁薄,内容清,呈珠白色。

  水疱数目不多,但亦可见50个以上,整个病程约1周,很少复发。

    6)传染性软疣:由痘病毒中传染性软疣病毒引起,潜伏期14-50天,其特点是皮肤上出现发生腊样光泽的小丘疹,顶端凹陷,能挤出乳酪状软小体。

  数目不等,不融合,一般6-9个月可消退,但也有持续几年者。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中华健康在线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