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健康生活

什么是蜂窝织炎,常发生的部位有哪些?

  什么是蜂窝织炎,常发生的部位有哪些??蜂窝织炎是一种弥漫性化脓性炎,它是由病人的身体或腐败性的细菌通过其身体进入皮下组织而引起的。关于什么是蜂窝织炎,常发生的部位有哪些?以及什么是蜂窝织炎,常发生的部位有哪些,什么是蜂窝织炎,其特点是什么,什么是蜂窝织炎原因是什么,什么是蜂窝织炎和脓肿,什么是蜂窝织炎还会复发是怎么回事等问题,中华健康在线将为你整理以下的日常知识:

什么是蜂窝织炎,常发生的部位有哪些?

什么是蜂窝织炎,常发生的部位有哪些?

  蜂窝织炎是一种弥漫性化脓性炎,它是由病人的身体或腐败性的细菌通过其身体进入皮下组织而引起的。

  病人化脓性感染或者是血行感染。

  患者在生活中接触到感染因素,如细菌导致坏疽,或局部化脓性炎症,都可能导致蜂窝织炎。

  蜂窝织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病人在生活中受到了外伤,比如由于碰撞或化学物品对病人的外部伤害。

  蜂窝织炎的发生可能与患者的生活和疾病有关,也可能与疾病有关。

  易患蜂窝组织炎的高危人群中,病人有外伤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建议对于外伤的创面,要小心处理,避免复发,一定要就医,不要忌忌疾讳医在皮肤上涂一些软膏。

  在易患蜂窝组织炎的高危人群中,最有可能是香港脚,因此建议香港脚严重的人不要处理不慎导致下肢蜂窝组织炎。

  病人有拔牙行为的可能性很大,容易出现蜂窝组织炎的高危人群,伤口比较大,容易导致蜂窝组织炎。

  易患蜂窝组织炎的高危人群,多为糖尿病患者,如不谨慎处理更容易引起蜂窝组织炎,极有可能是患者有痛风,如果不谨慎处理更容易发生蜂窝组织炎,极有可能是患者有痛风。

  易患蜂窝组织炎的高危人群,很可能是病人有肝功能受损肝硬化或肝功能不全患者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差,容易出现坏疽。

蜂窝织炎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概述
  • 4 疾病名称
  • 5 英文名称
  • 6 蜂窝织炎的别名
  • 7 疾病分类
  • 8 ICD号
  • 9 蜂窝织炎的病因
  • 10 蜂窝织炎的发病机制
  • 11 蜂窝织炎的临床表现
  • 12 蜂窝织炎的并发症
  • 13 蜂窝织炎的诊断
    • 13.1 诊断要点
    • 13.2 实验室检查
    • 13.3 辅助检查
  • 14 需要与蜂窝织炎鉴别的疾病
    • 14.1 接触性皮炎
    • 14.2 丹毒
    • 14.3 血管性水肿
  • 15 蜂窝织炎的治疗
    • 15.1 全身疗法
    • 15.2 局部疗法
  • 16 蜂窝织炎的预防
  • 17 相关药品
  • 18 参考资料
  • 附:
    • 1 治疗蜂窝织炎的穴位
    • 2 治疗蜂窝织炎的中成药
    • 3 蜂窝织炎相关药物

1 拼音

   fēng wō zhī yán

2 英文参考

   cellulitis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3 概述

   蜂窝织炎(cellulitis)为广泛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弥漫性化脓性炎症,病原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有时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可因化学物质侵入软组织引起[1]。

  大部分为原发,因皮肤创伤引起,也可因其他部位化脓性感染扩散而来[1]。

   蜂窝织炎好发于下肢、足背、颜面、外阴、肛周等部位。

  初起时为境界不明显的弥漫浸润性斑块,以后发炎的症状迅速扩展和加重,局部红、肿、热、痛,有显著的指压性水肿,有压痛。

  皮疹中央部分先是肿硬的斑块,以后软化形成脓肿,溃破后排出脓液及坏死组织。

  可给予大量抗生素,支持疗法,加强营养、多种维生素及止痛或退热等治疗。

4 疾病名称

   蜂窝织炎

  

5 英文名称

   cellulitis

6 蜂窝织炎的别名

   phlegmon;phlegmona diffusa;蜂窝发;蜂窝组织炎;弥漫性蜂窝织炎

7 疾病分类

   皮肤科 > 球菌性皮肤病

   感染性疾病 > 葡萄球菌属细菌感染

8 ICD号

   B95.4

9 蜂窝织炎的病因

   引起蜂窝织炎的常见病原菌为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亦可由流流感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引起。

  后者常引起坏疽,较严重。

  本病亦可为局部化脓性炎症的并发症,或深部化脓灶穿破后所致。

  局部外伤、血运不良、挤压疖肿以及放射疗法均可作为本病诱因。

  化学物质直接注入皮内也可导致急性蜂窝织炎。

10 蜂窝织炎的发病机制

   真皮及皮下组织可见广泛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改变,浸润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11 蜂窝织炎的临床表现

   蜂窝织炎好发于下肢、足背、颜面、外阴、肛周等部位,发生于指、趾的蜂窝织炎称为瘭疽。

  临床表现由于致病菌不同、毒性不同以及发病部位和其深浅的不同,而有轻重之别。

  一般病变浅者,初起时为境界不明显的弥漫浸润性斑块,以后发炎的症状迅速扩展和加重,局部红、肿、热、痛,有显著的指压性水肿,有压痛。

  皮疹中央部分先是肿硬的斑块,以后软化形成脓肿,溃破后排出脓液及坏死组织。

  由葡萄球菌引起者脓液较稠,链球菌引起者脓液较稀。

  病变位置深者,红肿多不明显,有深部压痛。

   急性病人都有高烧、寒战、头痛、全身不适等。

  常伴有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坏疽、转移性脓肿,甚至发生败血症。

  但局部不产生水疱。

  患者可有高热、寒战、全身不适等症状。

   慢性蜂窝织炎常呈板样硬化、色素沉着或潮红、灼热,疼痛不明显,可见有皮肤萎缩,颇类似硬皮病。

  好发于踝上部,亦可见于颈、腹或上肢。

  本型为硬结性蜂窝织炎,较罕见。

   复发性蜂窝织炎上述病情反复发作,红斑明显或不明显,也可完全没有。

  全身症状很轻或没有,但反复肿胀,最后可导致慢性淋巴水肿。

12 蜂窝织炎的并发症

   蜂窝织炎常伴有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坏疽、转移性脓肿,甚至发生败血症。

13 蜂窝织炎的诊断

   根据有境界不清的红肿,有指压性水肿及压痛,皮疹中央先肿后软,波动、溃破等特点可诊断蜂窝织炎。

13.1 诊断要点

   1.损害为局部大片状红、肿、热、痛,边界不清,严重者可出现大疱和深在性脓肿[1]。

   2.急性期常伴高热、寒战和全身不适[1]。

   3.常发生于四肢、面部、外阴、肛周等部位,发生于指、趾处的称为瘭疽[1]。

  口底及颌下蜂窝织炎可引起呼吸困难或窒息[1]。

   4.复发性蜂窝织炎损害反复发作,全身症状可能较轻[1]。

13.2 实验室检查

   血液中粒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较高。

13.3 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真皮及皮下组织可见广泛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改变,浸润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血管和淋巴管扩张或栓塞,后期可见肉芽肿形成。

  毛囊、皮脂腺、汗腺被破坏,晚期可见由纤维母细胞、组织细胞及巨细胞形成的肉芽肿。

14 需要与蜂窝织炎鉴别的疾病

   蜂窝织炎需与丹毒和血管性水肿相鉴别[1]。

14.1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史,皮损境界清楚,自觉灼痒,一般不伴有全身症状,白细胞计数不高。

14.2 丹毒

   丹毒为浅层炎症,浸润较轻,皮损鲜红,境界清楚,不形成深在性脓肿,可发生水疱,但不化脓。

14.3 血管性水肿

   血管性水肿仅有水肿,无红斑,不化脓,无全身症状,消退快。

15 蜂窝织炎的治疗

   蜂窝织炎的治疗包括给予大量抗生素,支持疗法,加强营养、多种维生素及止痛或退热等。

15.1 全身疗法

   (1)早期应用抗菌药物:

   早期应用足量有效抗菌药物,首选青霉素,一日640万~960万单位,分2次静脉滴注,连续治疗至少10天,也可选用芐星青霉索;其他药物,如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也可选用[1]。

   过敏者可用红霉素1~1.5g/d静点。

  或选用环丙氟哌酸0.2g/次,每日2次静点。

  口服氟嗪酸0.2g/次,每日2次。

  也可用先锋V号6g/d静点,或选用抗菌谱较广的头孢类抗生素。

  一般疗程10~14天,在皮损消退后应维持一段时间。

   注意:治疗应及时,抗菌药物应足量和足疗程[1]。

   (2)补充维生素,如VC、复合维生素B等。

   (3)对症处理,给止痛、退烧药,如APC和去痛片等。

15.2 局部疗法

   (1)已化脓者,明显脓肿时应及时切开引流[1]。

   (2)局部湿敷,用50%硫酸镁或生理盐水,然后外用10%鱼石脂软膏包扎。

   (3)患肢休息,局部可热敷和紫外线照射或超短波等物理疗法。

16 蜂窝织炎的预防

   1.在易于发生脓皮病的单位(如某些工厂、农机站、小学校等)中广泛进行有关防治化脓性皮肤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进行预防检查,尽可能消灭一切发病因素。

   2.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

   3.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性。

  对于皮肤病,尤其是瘙痒性皮肤病,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

  防治皮肤损伤,避免搔抓及皮肤摩擦等 *** 。

   4.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触传染,对患者适当进行隔离。

  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触物要严格消毒或焚毁。

  在患病期间,除应用药液清洗皮损外,禁止用自来水洗涤患部,以防扩延。

   5.发病时应禁饮酒或食辛辣 *** 食物。

  少食厚味食物。

17 相关药品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中华健康在线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