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传染病有哪些?肠道病毒如果细分大体可以分为四类。关于肠道传染病有哪些以及肠道传染病有哪些,屎肠球菌感染这个病严重吗,病毒性肠炎的症状有哪些,肠道腺病毒阳性怎么治疗,细菌性肠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等问题,中华健康在线将为你整理以下的日常知识:
肠道传染病有哪些
肠道病毒如果细分大体可以分为四类。
它们分别是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柯病毒和新型肠道病毒。
大部分肠道病毒都可以让患者产生腹部不适,当然也有患者会表现出腹泻的症状。
如果这些病毒侵犯了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那么肯定会引发其他严重的病症。
弛缓性麻痹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和其他病毒相比肠道病毒生存能力非常强,即便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够存活好几个月。
如果是在室温条件下一般来说肠道病毒可以存活的时间可能会更长。
有科学研究发现肠道病毒如果在冰冻条件下能够存活很多年。
这些肠道病毒对乙醚和酒精的适应性非常强,但是他对于紫外线却非常敏感。
如果想要预防肠道病毒,那么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都要洗手,而且不能留长指甲。
当然对于居住环境的卫生也要特别注意,自己居住环境一定要注意按时通风,如果人们因为感染了肠道病毒而身体出现不适,那么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症治疗,病情比较轻微的患者是无需住院治疗的。
从上文可以看出肠道病毒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柯病毒和新型肠道病毒。
这些病毒都会引起人们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腹泻也是患者会表现出的一种症状。
如果肠道病毒侵犯到神经中枢系统,那么治疗起来难度会相对较大一些。
肠道传染病如何防治?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
肠道传染病包括细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霍乱、副霍乱以及食物中毒等;阿米巴原虫引起的阿米巴痢疾;相关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等。
大多数肠道传染病发病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全身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一、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及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感染痢疾杆菌后数小时至7天,一般在1~3天内即可发病。
痢疾杆菌从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生活接触、被污染食物、水源或苍蝇等方式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除了感染因素外,任何降低抵抗力的因素如受凉、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等原因均有利于菌痢的发生。
一旦水源和食物受到痢疾杆菌的污染,容易发生暴发和流行。
值得注意的是中毒型菌痢多见于儿童,起病急,痢疾杆菌随污染食物进入体内几个小时就可发病,病情在几分钟内便可急转直下。
病势凶险,大多以突发高烧或超高热(42℃)起病,继而出现感染性休克症状和中毒症状,如抢救不及时,常导致死亡。
不少患儿腹泻症状比中毒症状出现晚,且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
细菌性痢疾的治疗:
1.急性菌痢的治疗
卧床休息、消化道隔离。
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对于高热、腹痛、失水者,给予退热、止痉、口服含盐米汤或给予口服补液盐。
呕吐者需静脉补液,由于耐药菌株增多,应选用2种以上的抗菌药物。
2.中毒性菌痢的治疗
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静脉给药,注意补充电解质和水分,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必要时用糖皮质激素。
注意控制高热与惊厥。
待病情好点后改口服药治疗。
3.慢性菌痢的治疗
寻找诱因,对症处置。
避免过度劳累,勿使腹部受凉,勿食生冷饮食。
体质虚弱者应及时使用免疫增强剂。
当出现肠道菌群失衡时,切忌滥用抗菌药物,改用乳酶生或乳酸杆菌,以利肠道厌氧菌生长。
对于肠道黏膜病变经久不愈者,同时采用保留灌肠疗法。
二、肝炎
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进的。
临床上分甲、乙、丙、丁、戊型肝炎。
我们这里主要介绍由胃肠道感染引起的甲型肝炎。
染病初起时,病人觉得浑身无力、厌食,特别不愿吃油腻的东西,常感恶心、腹泻、右上腹痛,有的患者还出现发烧、眼球发黄,小便也黄得似浓茶,若眼球皮肤发黄的叫“黄胆型肝炎”,如皮肤、眼球不发黄,为“无黄胆型肝炎”。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就应及时去医院检查肝功能。
患了甲肝,主要靠休息和自身的恢复,切不可乱用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如用药不当,反可加重肝脏的损害,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病人应及早卧床休息,防止病情加重。
甲肝病人一般需要住院隔离,防止传染给他人。
病人过多时应集中隔离,专人管理。
对没有条件住院的病人,须实行家庭隔离。
病人的生活用品如毛巾、脸盆、脚盆、餐具、便器等要专用,呕吐物和粪便要用漂白粉消毒处理,病人和家属都要做到饭前便后用肥皂流水洗手。
预防甲肝的关键就是把住“病从口入”关。
要搞好饮食卫生,加强粪便管理、保护水源、养成不喝生水、不吃不熟不洁食物及毛蚶等小水产品、饭前便后要用肥皂和流水洗手等好习惯。
如条件许可,在流行期间或与病人密切接触者,尤其是儿童和体弱者,可注射甲肝疫苗,注射2次,终身受益,必要时还可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预防。
三、做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夏季,由于气温高、湿度大,特别利于病菌的繁殖,食物易受污染,再加上夏季人体消耗大,免疫力也相对较弱,因此,夏季是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肠道传染病发病突然,症状严重,传染性很强,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威胁。
因此,把好病从口入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努力做好预防工作是关键。
1.注意环境卫生,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开展除四害运动。
2.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3.严把食品采购关,切不可为贪便宜而购买变质的禽、蛋、肉和水产品。
4.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不喝生水,菜要烧熟煮透,吃剩的菜放在冰箱里过夜,食用时应重新回锅加热。
贮存食品或加T食品时,都应该生熟分开。
5.发现食物有异样或异味不可食用,也不可煮沸烧透后再食用。
对碗筷等餐具应经常煮沸消毒。
6.一旦发生肠道传染病症状应及时就医;家庭成员同时出现食物中毒现象,应在去医院的同时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概括起来,预防肠道传染病有一个九字真经: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
健康指南
肠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排入水源,洗涤被病原体污染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可使本受到污染。
水源受到污染后可引起肠遵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霍乱、伤寒、菌痢被称为三大水媒病。
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的过程中都存在被病原体污染的危险。
食品中的病原体可来自存放容器、进餐用具、手的接触、施用粪肥及被昆虫污染等。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衣物、文具、门把手、钱币等都有可能造成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4.昆虫传播:苍蝇、蟑螂等都能起机械搬运病原体的作用,有些病原体还能在昆虫的肠管里存活一段时间,甚至繁殖。
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也是造成肠道传染病扩散的重要原因。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中华健康在线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