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健康生活

脾胃俞的准确位置图片及功效

  脾胃俞的准确位置图片及功效?如今许多盆友都重视健康养生,殊不知穴位养生是很火爆的健康养生方法。关于脾胃俞的准确位置图片及功效以及脾胃俞的准确位置图片及功效,脾胃俞的准确位置图片图,脾胃俞准确位置图片及作用,脾胃俞的准确位置图作用,脾俞胃俞的准确位置图等问题,中华健康在线将为你整理以下的日常知识:

脾胃俞的准确位置图片及功效

脾胃俞的准确位置图片及功效

  如今许多盆友都重视健康养生,殊不知穴位养生是很火爆的健康养生方法。

  针对穴道,一般最关心的還是胃俞的精确部位,胃俞属足太阳光膀胱经,是胃的背俞穴,是胃在背部的反映点,这一穴道是胃气的健康保健穴,可提高身体后天之本,下边详细介绍肠胃俞的精确部位照片。

  肠胃俞的精确部位照片

  科学研究精准定位:在背部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心线旁开1.5寸。

  迅速选穴:座位,两髂前上棘最高处的水准联线与脊柱交叉所属的锥体为第4椎间盘,往上数4个锥体(第12腰椎),引一垂直线,再从锁骨里侧缘引一垂直线,两根垂直线中间间距的圆心处。

  胃俞穴位层级解剖学

  1.皮肤:由第12胸神经后支的皮支遍布。

  2.皮下组织组织:有所述皮神经的支系根据。

  3.胸腰筋膜浅部,背阔肌腱膜和下后锯筋腱膜:胸腰筋膜浅部为腰背部的深肌肉筋膜,在腰部非常比较发达变厚,坐落于竖脊肌前边,也是背阔肌的起止肌膜,此层肌肉筋膜易受肌肉劳损,常变成腰腿疼的原因之一,该肌肉筋膜由背阔肌的操纵神经(见前)和相对的腰神经后支遍布。

  胃俞的功效与作用

  胃俞为胃的背俞穴,内要胃腑,是肝胆经气滴注之处,胃是身体的关键消化系统,刺激性胃俞可提高胃的功能,具有和胃调变,去湿气止咳化痰,健脾益气的作用。

  关键用以医治脾胃虚寒,脘腹胀痛,霍乱呕吐腹泻,翻胃吐食,饮食搭配下不来,食多身瘦,肠鸣腹痛,黄疸水肿,小儿疳积,胸胁支满,腰脊挛痛等症。

  胃俞保健养生使用方法

  1.按摩方法:正坐或站起,两手绕到背部,大拇指放置穴道上,用指肚竖直按揉穴道,幅度以出現酸疼为宜,每日早中晚各推拿1次,每一次1-3分鐘。

  2.针灸手法:取俯卧位,微斜向内斜刺1.0-1.5寸,部分会有酸,麻,胀感,并可以向腰部放射性,穴道的深面为腹后壁,与肝脏,肾脏功能等人体器官较相邻,深刺或向外斜刺过深时,易伤到这种人体器官,故不适合深刺。

脾俞到心俞有几寸

  取穴方法: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指宽)处。

  图片

  图片

   穴位解剖: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11肋间和肋下动、静脉后支;布有第11、第12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11、第12胸神经后支肌支。

  图片

  图片

  脾俞穴 解析:

   脾,脾脏也。

  俞,输也。

  脾俞名意指脾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附注:脾的背俞穴。

   穴位含义:脾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之气。

   运行规律: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外散脾脏之热。

  主治病症: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倦怠感、口渴、食欲不振、糖尿病等。

   穴位配伍:

   脾俞配肾俞、三阴交,治消渴;

   脾俞配中脘、三阴交、足三里,治呕吐;

   脾俞配胃俞、中脘、章门、足三里、关元俞,治泄泻;

   脾俞配胃俞、肾俞、关元、复溜,治气虚阳微之噎膈;

   脾俞配胃俞、中脘、天枢、内关、足三里、公孙、三阴交,治脾胃虚寒之呕吐、呃逆、吞酸、胃痛、腹痛;

   脾俞配中脘、关元俞、天枢、足三里、太白治脾虚泄泻、完谷不化;

   脾俞配中极、天枢、中脘,治脾虚邪留肠胃之痰饮;

   脾俞配足三里、四缝、太白,治脾虚食积之小儿疳积;

   脾俞配肾俞、关元、水分、足三里、太溪,治脾肾阳虚之水肿、鼓胀;

   脾俞配肾俞、关元、天枢、上巨虚、太溪,治脾肾阳虚之泄泻、休息痢;

   脾俞配肾俞、膀胱俞、关元、三阴交,治脾肾亏虚之劳淋;

   脾俞配肺俞、太渊、太白,治肺脾两虚之咳嗽、气喘;

   脾俞配肺俞、气海、足三里,治脾肺气虚之小儿遗尿;

   脾俞配胃俞、足三里治气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头之头痛、眩晕;

   脾俞配肝俞、膈俞、关元、三阴交,治血枯经闭;

   脾俞配膻中、乳根、足三里,治气虚血少之乳汁不足;

   脾俞配大肠俞、胃俞、天枢、足三里,治气血不足之便秘;

   脾俞配胃俞、中脘、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治寒湿阻遏之阴黄;

   脾俞配心俞、足三里、三阴交、神门,治心脾两虚之健忘、失眠、心悸、眩晕;

   脾俞配关元、归来、三阴交、隐白,治气虚崩漏;

   脾俞配肝俞、膈俞、太冲治气结血瘀之症瘕积聚;

   脾俞配膀胱俞、小肠俞、中极、三阴交,治湿热下注之遗精。

   临床运用: 现常用于治疗胃溃疡、胃炎、胃痉挛、神经性呕吐、肠炎等。

   相关论述:

   1.《针灸大成》:十一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

   2.《中国针灸学》: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中旁开一寸五分。

   3.《针灸大成》:主腹胀,引胸背痛,多食身瘦,痃癖积聚,胁下满泄利,痰疟寒热,水肿气胀引脊痛,黄疸,善欠,不嗜食。

  针灸治法:

   向内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腰间。

   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气胸或刺伤肝脏。

   《针灸大成》《铜人》: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明堂》灸五壮。

  《素问》刺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

   艾灸疗法:

   艾炷灸5~7壮,脾俞穴艾条温灸10~15分钟。

   最佳时间是早上7~9点进行。

  治疗糖尿病灸脾俞穴,采用艾条悬起灸,每次10~20分钟。

  每日一次或者隔日一次。

  10次为一个疗程,每月一个疗程即可。

   悬灸法:患者全身放松,坐位或卧位。

  艾条点燃后放于穴位上方,距离皮肤约2~3厘米左右进行熏灸,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两侧交替进行,以局部潮红为度。

  每周灸治2~3次。

  

   按摩疗法:

   脾俞穴, 位于人体的背部脊椎旁,归属足太阳膀胱经。

   何为脾俞穴?

   “脾俞穴”,“脾”,脾脏也。

  “俞”,输也。

  脾俞名意指脾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中华健康在线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